
期刊信息
主编:王兆璟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4-577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62-1202/G4
联系邮箱:jyywh@nwnu.edu.cn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期刊中心《当代教育与文化》编辑部
邮政编码:730070
联系电话:0931-7970305
微信公众号:
当代教育与文化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0
心灵失序与至善引导——柏拉图的灵魂转向论解析
李长伟;人的本性中有恶的一面,如何引导心灵由恶向善,就成为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教育问题。在柏拉图看来,人类生来就在幽暗的洞穴之中,他们的灵魂是失序的,即欲望主导了理性,所以只能视看洞穴影像所隐喻的虚假之物。理性的灵魂若要转离幽暗洞穴,走向善的理念,就需要善的理念的引导和光照以及以此为前提的具有强制性的自我教育。柏拉图的灵魂转向论提醒我们,教育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要直面人心之恶;教育也不是科学主义的,教育者要相信人之心灵的自我教育的力量。当然,柏拉图的灵魂转向论也有它的问题,即自由意志的缺席。一种好的教育理论,既要注重至善的引导,又要注重自由意志。
理性驯服血气: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行动
陈斯一;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旨在塑造正义灵魂、建构正义城邦的教育思想,其根本的教育理念是运用哲学家王的理性来驯服护卫者的血气。在这部对话中,理性驯服血气的教育理念不仅贯穿苏格拉底关于教育的论述,还体现为苏格拉底的教育行动,即他与格劳孔、波勒马库斯、色拉叙马库斯的对话,这三位对话者的灵魂类型都是血气主导,其各自的观点从不同的层次暴露出血气给人性与政治带来的问题,而苏格拉底则运用对话的哲学理性成功实现了对他们的灵魂教育。深入研究苏格拉底的教育行动,才能充分理解柏拉图通过《理想国》所传达的教育思想。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美国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及启示
王飞;构建完整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是发达国家的普遍举措和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为国育才的关键路径。美国是发达国家中通过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典范,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法律层面明确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范畴,构建了由政府、科研院所、民间非政府机构、中小学等多元支持力量密切合作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情感支持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性,注重教师提升识别与培育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应该在充分梳理我国传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的成功实践,明确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在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从政策、师资、社会舆论等多维度营造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潜力充分实现的良好氛围。
我国乡村教师缘何愿意 “留”或 “流”?——一项基于空间社会学的综合元分析
朱燕菲;冯少康;乡村教师“易流难留”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基于空间社会学视角,对48篇文献中物质、社会和精神空间3大维度22个影响因素与我国乡村教师留任与流失意愿的关系进行综合元分析,并探究了性别、学段和抽样时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空间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和流失意愿的影响并不均衡,由强到弱依次为精神、社会和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中的满意度是最关键因素,系数达到了0.576和-0.464;乡村社区空间和消极精神空间是乡村教师“留”或“流”意愿的独特影响因素;性别、学段和抽样时间均能显著调节部分空间因素与乡村教师留任和流失意愿间的关系,但作用存在分化。基于此,建议提升乡村教师综合收入,构建宜业宜居兜底的物质空间现实;重塑乡村教师双重身份,打造深度融合的社会空间形态;完善乡村情感留人机制,生成和谐向上的精神空间体验。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赵垣可;王亚琴;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其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原则等方面对乡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迎来重大时代机遇,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等,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发展路径依赖、学龄人口变动不居、相对贫困长期存在等挑战。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乡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乡村教育特色,着力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以及推进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