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期刊信息

主编:王兆璟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4-577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62-1202/G4

联系邮箱:jyywh@nwnu.edu.cn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期刊中心《当代教育与文化》编辑部

邮政编码:730070

联系电话:0931-7970305

微信公众号:

当代教育与文化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91,142
今日访问量: 20
2025年03期
乡村教育研究

理想·现实:论新乡村教育之“新”

周晔;胡俊杰;

新时代赋予的新方位迫切要求、急切呼唤“新”乡村教育的面世。“新”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理想范型,是在新的目标引领下,由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客体,以及新的教学形式构成的完整系统。从现实出发,“新”乡村教育可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补齐短板,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支撑。为现实考量,“新”乡村教育是摆脱“内忧外患”生存困境谋发展的迫切需求,肩负赓续和发扬优秀乡土文化的现实责任。就现实的基础而言,陶行知“新教育”理念、当代学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田字格实验学校”等实践基础为“新”乡村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从理想的现实化来讲,“新”乡村教育必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乡土文化滋养浸润、建设有乡土情怀的师资队伍,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发展,从良性互动中汲取能量。

2025 年 03 期 v.17 ;
[下载次数: 9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科学教育如何在乡村学校走深走实

张定强;郭瑞;

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一方面要在“科学教育+”的行动指南中“弥补短板”,一方面要在风云变幻的科技竞争中“把好舵、扎好根、铸好魂”。据此,结合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现实,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把好方向舵,站在个体成长、文化传承、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好理念舵,站在乡村振兴的立场把好目标舵。依托乡土文化、科学教育变革、多因素重组需求的现实,扎好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内容根、实施根和评价根。通过内源理据和实践探索铸好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战略魂、设计魂和发展魂。用新理念、新思维、新实践和新格局让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在乡村学校走深走实。

2025 年 03 期 v.17 ; 西北师范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落地难的堵点及对策研究”(2023KYZZ-B016)的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乡村儿童成长的优质社会教育力培育

田夏彪;

乡村儿童成长离不开优质社会教育力的培育。从环境营创上,教育价值取向要注重乡村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传承与弘扬,以及乡村家庭教育亲仁之风的滋养与呵护;教育交往空间要凸显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亲近与熟悉,以及乡村信息网络技术的“超越”与联通;教育榜样力量要兼顾学行品优的“眼前人”,以及奋斗创业的“梦中人”。从内容选择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儿童精神成长;以本土性知识经验智慧增强乡村儿童生活根基;以现代化生产生活素养激发乡村儿童创新动力。从组织形式上,以乡村生活世界为底蕴,构建融入自然社会的学校第二课堂;以乡村学习之家为依托,搭建儿童好学乐思向善的启智平台;以乡村代际人力资源为基础,创建优秀传统文化活化的“乡村志”。从风气引领上,强化基层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凝聚乡村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切实推进移风易俗工程,弘扬乡村社会“师道良心”传统美德;深化“县-镇-村”行政联动互补,促成乡村社会“德-法”共治自觉。

2025 年 03 期 v.17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滇西北乡村治理与社会教育力培育研究”(20BMZ069)
[下载次数: 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工作不安全感对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涛;秦田田;

为探究工作不安全感对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对全国10个省22个县(市)1662名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与质量性不安全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可以分别通过工作压力、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而质量性工作不安全感只能通过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对职业认同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职业认同在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2025 年 03 期 v.17 ; 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互联网+教育’助推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3B-074);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精准补充机制研究”(GS[2022]GHB1729)
[下载次数: 1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与现实路径

党宝宝;韩闰轩;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与必然举措。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在战略方向、战略部署、战略运行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凝聚国家认同,实现现代化政治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促进经济互动,助推民族地区现代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驱动文化创新与发展,推进现代化文化的交融与传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公众现代化知识素养积累与现代化人才培养。需建构政府统筹规划、学校主体参与、社区深度协同、家庭责任落实的多主体联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深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机制,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

2025 年 03 期 v.17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BMA230022); 2023年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2023QB-113)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6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公告栏

友情链接

下载中心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